【非凡十年看睢阳】惠泽民生 提升百姓生活品质

日期:2022-10-17 15:41:08    来源:  作者:  ;  编辑: 陈士威  ;  审核:   ;  统筹:

  昔日坑洼不平的小区道路重新铺上了柏油,原本破旧斑驳、灰头土脸的居民楼外立面粉刷一新,曾经杂草丛生的空地铺上了彩砖、安装了健身器材、新增了绿化苗木……

  这是睢阳区东方街道办事处市人行家属院老旧小区改造后的场景,也是该区持续改善民生、增进人民福祉的缩影。

  “过去十年,是睢阳区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升、社会事业长足进步的十年。我们始终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累计投入民生类资金达285.3亿元,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3.2%。”睢阳区委书记、区长孙景权开宗明义。

  民生实事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十年来,睢阳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,持续加大民生投入,统筹做好就业、教育、医疗、安居、社会保障等各领域民生工作,积极补短板、促提升、求突破,办成了一大批民生实事,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。

就业优先导向显著增强

  和面、揉面、擀面、调馅、包馅……日前,在睢阳区德诚职业培训学校2022年第23期中式面点师培训班上,面点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包子、饺子、花卷的制作流程,并重点讲解了基本配料、用量比例、火候掌控等技巧。学员们听得认真、看得仔细,还不时询问相关问题,老师一一认真解答。

  “过段时间只要通过结业考试,我就能拿到面点师证了。免费学会一门技能,还给发证书,以后再找工作就有底气了!”参训学员周艳芳开心地说。

  民生,是最大的政治;就业,是最大的民生。近年来,睢阳区把稳就业、保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,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,零就业家庭实现“动态清零”。围绕高校毕业生、农民工、退役军人、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,强化精准帮扶,落实技能培训、扶持创业、就业援助等政策,不断扩大就业规模,提高就业质量。今年以来,全区新增城镇就业人数7909人,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82人,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6533人,返乡入乡创业2996人,安置公益性岗位人员784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.41%,为83名创业人员受理创业补贴申请41.5万元,认证就业见习基地28家,吸纳就业见习人员249名。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1633人,就业1486人,就业率91%。

  “人人持证、技能河南”建设作为河南省2022年十件重点民生实事之首,将让越来越多的劳动者通过培训实现技能成才、技能增收。为进一步释放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效应,睢阳区高位谋划、高标落实,搭建起高效运转的组织架构,细化实施方案,凝聚工作合力,不断开拓思路、创新举措,“人人持证、技能河南”建设取得突出成效。截至目前,全区共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6595人次,占目标任务的192.61%;新增技能人才19662人,占目标任务的126.85%;新增高技能人才10363人,占目标任务的246.15%。

教育事业实现快速发展

  走进睢阳区胜利小学,只见这里环境优美温馨,教室宽敞明亮,多功能室一应俱全,处处呈现出一派新气象。

  “我们学校以前占地面积只有11亩,设施比较陈旧。自2018年搬迁到现在的新址后,面积扩展到了86亩,有57个教学班3700余名学生。可以说,学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”8月24日,胜利小学党支部书记赵春雨告诉记者。

  迁址重建的胜利小学只是睢阳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。十年来,睢阳区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,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大力实施“科教兴区、人才强区”战略,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地位不动摇,不断改善办学条件,优化师资配置,加强教育管理,推进教育改革,加快推进现代化教育强区建设,全区教育事业实现健康、持续、快速发展。

  教育大计,教师为本。十年来,睢阳区秉持“一个好老师就是一个好班级、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”的理念,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。据统计,自2012年以来,该区先后面向社会招聘教师1050人,引进优秀人才101人。目前,全区共有专任教师6503人,其中本科以上学历4394人,师资力量和教育教学水平大幅提升。同时,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,有力改善了办学条件较为落后的局面。十年来,完成新建、改扩建项目200多个,市第二实验小学、胜利小学等5所学校和116个学校功能房相继建成投入使用,9所农村学校得到维修改造,并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省级验收和国家认定。

  截至目前,睢阳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0所,在校生总人数达16.95万人。教育发展主要指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,整体办学水平稳步提升,教育公平保障成效显著,基本实现了有学上、上好学的办学目标,“教育强区”开启新的历史篇章。

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

  2020年成功创建为全国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,2020年被市委、市政府表彰为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,2021年因国家卫生城市创建被市委、市政府荣记三等功,2021年被省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……这是近年来睢阳区卫生健康事业交上的答卷。

  医疗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。睢阳区始终坚持把守护全区人民生命健康摆在首要位置,不断加强基础医疗设施建设,扎实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,补齐基层医疗卫生短板,着力推动解决群众看病难、看病贵问题。同时,全力推行医保新政,确保基本医疗有保障,在切实提高民生项目温度的同时,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、多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。

  近年来,睢阳区相继建成市四院、区中心医院、区妇幼保健院3所区级规范化二级医院,29个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建成投用,619所村级标准化卫生室通过达标验收,引进医疗卫生类人才130名,全区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升。特别是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战大考中,交出了一份令党和人民满意的疫情防控答卷,守护了全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。

  在医疗保障方面,睢阳区不断创新举措。2019年,在全市率先开发微信小程序“睢阳区医保便民服务平台”,让居民尤其是在外务工人员足不出户即可实现医保参保缴费、查询个人医保信息,不仅方便了人民群众,也大大提高了城乡居民参保缴费的工作效率。同时,还对低保、五保、困境儿童等实行医疗救助制度,由政府全额代缴。通过“一站式”结算,实现医疗救助的及时、准确审批,提高管理服务效率,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看病,并最大限度减轻了困难群众医疗费用负担。

民生保障网络越织越密

  设施齐全的高辛镇敬老院里,老人们坐在景观长廊里愉快地聊天;整齐划一的宋集镇安居养老房里,几位老人正围在一起下象棋……场景虽然不同,但老有所养、老有所依的满足感写在每位老人的脸上。

 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。近年来,睢阳区始终把保障基本民生作为重要政治责任,逐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,分层分类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,完善残疾人、孤困儿童等社会福利制度,健全慈善事业、优抚安置等体系,民生底线更牢、底色更暖。

  社会救助工作事关群众的衣食冷暖,体现着社会的爱心与温度。近年来,睢阳区不断深化“民政为民、民政爱民”工作理念,健全制度、规范运行,共发放各类困难群众救助资金8.1亿元,其中,对4.8万名低保对象、特困供养人员、高龄老人、困难残疾人发放各类资金4.1亿元,临时救助1.6万人次,有力保障了基本民生。

  自2016年以来,城市低保人均月补差标准由240元提高到现在的不低于315元,农村低保人均月补差标准由132元提高到现在的不低于210元;农村集中供养特困人员年标准由4000元提高到现在的6552元,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年标准由3000元提高到现在的6552元,困难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不断增强。

  睢阳区还不断加大养老服务机构网络布局,共提升、改扩建乡镇敬老院13所,建设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3个,初步构建起以居家为基础、社区为依托、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;全面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,大力推进基层儿童福利体系建设,建设儿童之家195所,着力推进困境儿童分类保障,严格落实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。

  与此同时,睢阳区还在安居工程上做实,全力推进老旧小区、棚户区、城中村和农村危房改造,健全住房保障体系,让群众安居乐业;在生态环境上着力,持之以恒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,生态睢阳建设取得突破性成就……(执笔:张浩哲 张富义 戚丹青 邵群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