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兵思想政治教育提纲一:立志在岗爱岗 助力成才成长 争做心中有梦脚下有力的新时代奋斗者

日期:2023-06-05 08:36:54    来源:中国睢阳网  作者:来源:商丘军分区政治工作处  ;  编辑: 陈士威  ;  审核: 李伟  ;  统筹:杭冬青

  今天围绕“爱岗敬业、岗位成长”这个常讲常新的老话题和大家聊一聊。

  一、说一说,对于工作岗位常见的认识误区

  我们一生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工作中度过,工作对于人生的价值不言而喻。然而,却很少有人想过,我们到底为什么工作?应该怎样去工作?这其中的答案看似简单,实则深奥,存在许多误区。

  (一)对于工作意义的认知——只为养家糊口能挣钱

  工作的意义是什么?在我们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,很多人可能都会回答工作就是为了赚钱,为了混口饭吃。在日常工作生活中,无论是社会导向,还是群体认知,当说到工作是什么的时候 ,普遍的论调也都说工作是用来养家糊口的。这样的说法无可厚非,但是认为工作仅为养家糊口的观点绝对是错误的。日本著名实业家稻盛和夫在《活法》中也谈到这方面:“仅仅把工作当成获取生活食量的物质手段是错误的。”

  (二)对于工作岗位的选择——只图舒服安逸能躺平

  “功成名就不再是目的,让自己快乐才叫做意义。”这是周杰伦《稻香》里的一句歌词,如今正成为许多年轻同志追求的新生活状态。这种状态概括起来就是当前蹿红网络媒体的“躺平”一词。对于工作岗位的选择,能“躺”着绝不“坐”着,能“坐”着绝不“站”着,能当旁观者就不当参与者,能当参与者就不当牵头者,考虑的不是组织哪里需要去哪里,而是哪里舒服去哪里。

  (三)对于工作关系的理解——只顾房前屋后能自保

  许多人认为工作中只需干好自己分内的事,别人的事与己无关,这是没有理解局部与整体的辩证关系。存在这种想法的人,秉持的是“种好一亩三分地,各家自扫门前雪”的原则,他们很容易成为“按钮”式的人,天天按部就班的工作,表面上看似对自己的岗位十分认真,但实际上对单位毫无感情,对集体极不负责。他们对权责利害关系撇的清清楚楚,对自己有利的事争着抢着去做,对单位有利的事有选择的去做,对自己不利的事坚决不做。

  二、理一理,工作岗位对于我们的意义

  “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,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”,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主席多次礼赞劳动创造。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,工作不应看作是被逼无奈的应付,岗位也不应看作为束缚自由的枷锁,工作岗位离不开我们,同样,我们也离不开它。

  (一)它不仅是维持家庭温饱的途径,更是实现个人价值的舞台。实际上,我们每个人的能力与价值都需要通过工作才能体现出来,在工作中获得完善和提高。哪怕你是旷世奇才,没有了工作的平台,你的才能也只能储存在体内而不能发光。据统计,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的财产净值曾达到了760亿美元。如果他和他的家人每年用掉一亿美元也要760年才能用完这些钱,这其中还不包括这笔巨款带来的巨大利息。那么他为什么还要每天积极地投入工作呢?在我们的生活中,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。那些拥有了巨额“薪水”的富豪,早就实现了财富自由,但工作中仍然是“拼命三郎”,他们到底是为了什么?其实就是为了实现个人的价值。一是工作能给予我们成长的机会。美国著名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说:“工作所给你的,要比你为它付出得更多。如果你将工作视为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,那么每一项工作中都包含着许多个人成长的机会。”一个人如果总是为自己能拿到多少工资而大伤脑筋的话,他是看不到工资背后的成长机会的,当然也不会重视自己从工作中获得的技能和经验。事实上,决定他未来发展的恰恰是这些技能经验和成长的机会;二是工作能为我们赢得他人的肯定。从建国之初的玉门钻井队员铁人王进喜,到守岛数十载的民兵王继才,再到感动全中国的武汉快递员汪勇,他们的岗位都很普通,但是他们对待岗位一丝不苟、充满感情,所以世人都将平凡的他们视为英雄。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认可,而来自他人的一句普普通通的肯定,也将给我们的生活注入鲜活的美丽,有时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;三是工作能让我们延续生命的长度。有人说,人这一辈子会死三次:第一次是心脏停止跳动,从生物的角度死了;第二次是在葬礼上,亲友祭奠,在社会上的地位死了;第三次是在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消失后,那就真结束一生了。所以,人生在世,在其位、谋其职,多做些于他人、于单位、于社会有益之事,打造“人过留名、雁过留声”的口碑,这样才能延续我们的第三生命。

  (二)它不仅是提高业务能力的平台,更是感悟处世之道的载体。通过长期的工作,我们可以积累看得见、摸得着的经验与技能。同时,更深入的看,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,我们会经历“直挂云帆济沧海”的顺境,会经历“黑云压城城欲摧”的挫折,会经历“孤帆远影碧空尽”迷惘,也会经历“柳暗花明又一村”的顿悟,这些都是工作本身的社会属性给我们带来的收获。概括来说,一是能感悟与人相处的心得。著名学者马未都说过“一切工作的核心都是和人打交道”,在工作中我们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,有领导、有下级,有同事、有同行,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工作关系中协调应对,如何在角色不一的工作任务中游刃有余,例如我们常说,“要把平级当上级、把下级当平级”、“用工作促进感情,用感情推动工作”,这些心得只有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、反复提炼才能获得,但是一旦领悟则终生受益;二是能感悟修身齐家的道理。其实,工作中总结的道理,也同样适用于生活和家庭。晚清曾国藩,出山操办团练十余载,呕心沥血、殚精竭虑,在练兵实践中总结出的道理,正是后来其“修身十二法”的主体。同样,我们在服役过程中总结出的“慈不掌兵”、“公开表扬、私下批评”、“要想把兵带成什么样子,就先把他夸成什么样子”等等带兵育人之道,也是平时与父母妻儿相处的良方;三是能感悟人生百态的哲学。范仲淹的千古名句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,老子的省世名言“祸兮福之所倚,福兮祸之所伏”,韩愈的诲人警句“业精于勤荒于嬉,行成于思毁于随”等等揭示人生哲理的经典,无不是在自身的岗位事业中,经历过大喜大悲、潮起潮落之后,才总结得出。因此,深刻的工作实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生。

  (三)它不仅是创造集体利益的工具,更是拓展社会关系的纽带。正如金一南教授所说,“做难事必有所得”,一个人工作、劳动,看似在为单位创造价值、为集体利益服务,但实际上自己也“受益匪浅”,因为以工作为媒介,我们就可以与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。一是能放大视野开阔度。离开工作平台,我们会变成被社会孤立的个体,在岗位上得过且过、安于现状,则也会成为井底之蛙。相反,如果经常接任务、挑大梁,走出现有的舒适圈,我们就能学习到更高效、更合理的组织方式,见识到更细致、更严格的工作标准,形成适度的本领恐慌,倒逼我们进一步提高能力、开阔视野;二是能结识志同道合人。正如《战国策》中所言,“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”,在同样的工作领域,有着共同的话题,更有可能发现志同道合的人。科学双峰、兄弟挚友钱学森与郭永怀相知相识于漂洋过海的求学之路,革命伴侣、模范夫妻周恩来与邓颖超相爱相伴于漫长艰苦的革命工作,我们在日常工作中,也有可能结识影响一生的良师益友;三是能丰富社会交际圈。现实中,我们会发现工作任务多、工作能力强的同志,往往其社交人际更广,因为每一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都不可能仅仅局限于该业务领域本身。例如,对于组织一场演习活动,免不了与地方交通、民政等部门沟通协调,再比如负责一项建设工程,更是少不了与当地市政部门、建筑公司、招标代理等单位对接交涉,在推进自身工作的同时,我们也可以更多了解地方法律法规,熟悉各行各业运作流程,避免与社会脱节。

  三、讲一讲,如何对待自己的工作岗位

  一句“今天工作不努力,明天努力找工作”的网络流行语,说出了工作与敬业的关系。虽然我们军人不存在找工作的问题,但大家肯定能感觉到:随着改革的纵深推进,我们的工作标准越来越严、能力要求越来越高、岗位竞争越来越激烈。在改革强军的大背景下,如何对待自己的工作岗位,才能保持韧劲、不被淘汰呢?

  (一)要倾注心血,全力争当“逐梦人”,而不是甘愿沦为“打工仔”。习主席在2022新年贺词中号召全国人民,“踔厉奋发,笃行不怠”,要摒弃把入伍当打工、把军营当跳板的错误思想,真正做到只争朝夕,不负韶华。一是要毫不动摇的坚信。要对工作的意义坚信不疑,相信它是成就自我的舞台,相信它是人生智慧的源泉,相信它是融入社会的媒介,认识到它对于我们的不可或缺性,才能变被动为主动,变工作为事业,变交差为履职;二是要脚踏实地的付出。邓小平说:“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,不干半点马列主义都没有。”厘清了工作对于我们的重要意义,就应以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的劲头去努力,以“积跬步至千里,积细流成江河”的决心去奋斗;三是要久久为功的坚持。付出不一定有收获,但不付出一定没收获,要有只问耕耘、不问西东的心态,坚持自己的初心,屏蔽世俗的杂音,相信水滴石穿终有日,春雨润物细无声。

  (二)要正视困难,努力找到“契合点”,而不是盲目放大“矛盾点”。自古便有“将军金甲夜不脱,半夜军行戈相拨,风头如刀面如割”的诗句来形容军人的不易,时间受控、离家在外、聚少离多,这些都是我们要面对的困难,但换个视角,也都并非是无解的死胡同。一是约束与自由的矛盾。正所谓,畏法度者最快乐,守规矩者最自由,伟大作家泰戈尔也说过“唯有接受真理的限制,我们才能得到至高无上的自由”,没有约束为前提的自由是危险的,适度的约束更能让我们领悟自由的珍贵,让我们形成自律的习惯,让我们始终在“圈”内活动,不越界、不触线、不偏轨;二是大家与小家的矛盾。我们军人要与家人暂时别离,当然是个遗憾,这个不可否认,但人在拥有一定的阅历后,才能形成更成熟的三观,才能有更高的家庭幸福指数。平心而论,大家和小家相辅相成,共同组成人生的有机整体。它们好比船之双桨,互相配合才能达到理想彼岸。如果心中只有小家而放弃大家,会使人生变得苍白、毫无意义;三是付出与得到的矛盾。有人常说,军人在部队待一天就是奉献一天。的确,我们将青春献给了火热军营,将团聚留给了万家灯火,但在牺牲奉献的同时,我们也收获了位无尚的荣誉、社会的尊崇、政策的便利。走出惯性的思维换个角度看,我们失去的东西世人皆有,但得到的东西为我专属,我们“只赚不亏”。

  (三)要立足当下,尽力做好“眼前事”,而不是立志干好“下份差”。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他的弟子们寻找最大的麦穗的故事,想必家喻户晓,他告诉我们人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,而不是把希望都赌在明天。对于工作也是如此,要在自己与他人的岗位、当前和以后的岗位中,寻找到“最大的麦穗”。一是不要挑剔自己的岗位。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:平凡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自己看不起自己的工作,自己看不起自己的岗位,不愿充实和完善自己。爱岗敬业真正的突破口,就在你的手上、你的脚下,你需要做的就是静下心来,钻研专业知识,掌握专业技能,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;二是不要羡慕他人的岗位。这山望着那山高,别人的总是更好的,这是我们工作中的常见心态,从心理学的角度说这叫期望效应,我们会下意识地留意别人比自己好的地方。但其实,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难处,光鲜亮丽的背后都有鲜为人知的辛酸,你在羡慕他的同时,他也在眼红你,与其如此,不如各爱其职;三是不要错过现有的岗位。“有志者立长志,无志者常立志”,说的是有志向的人能够干一行、爱一行、守一行,而碌碌无为的人则是吃着碗里想着锅里,不断立志又不断弃志,习惯给自己平平淡淡的工作表现找上“不适合”、“没意义”的借口,并立志下个岗位一定干好,结果周而复始、恶性循环。其实,不同岗位都能从不同方面锤炼我们,把每个平凡岗位都能干的出彩,我们的人生一定精彩。

  功崇惟志,业广惟勤,以德为本,敬业奉献。这其中的道理不难懂,但做起来却不易,希望大家能切实把生存发展的需求、履职尽责的要求、实现人生价值的追求,化为无形的动力和具体的行动,用不懈的奋斗书写最美的人生。